11月11日,正值光棍節!一年一度中國電子展選在這一天舉辦,是要用高科技排解單身汪們內心的寂寞?記者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尋找其中最有看點的產品,倒也的確忘記了今昔是何年。
家居類 舜合智能家具
對,您看得沒錯,是智能家具而非智能家居。當大家都還在“創造”智能家居的時候,這家公司卻做起了傳統家具的智能化,記者在現場看見有打開抽屜便能自動打開內置LED燈的床頭櫃;有集成了hifi音響與空氣淨化器的電視櫃,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如今電視做得越來越薄,音質將不可避免地變差,因此,外接音箱將成為最好的補救辦法。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可能還是下麵這款通過桌麵麵板以及手機APP控製,能自動變身為茶幾、辦公桌、乃至餐桌的“變形金剛”吧。
(2)想家寶家庭陪護主機
想家寶是一款家庭陪護設備,主要功能就是陪伴獨居在家的老人與小朋友,視頻聊天時,在手機上上下左右滑動還能控製想家寶產品水平360度自由旋轉,垂直35度傾角調整。最重要的其采用閑置手機作為主要運算與顯示平台,大大節約了設備成本,據稱其主機價格僅僅隻需要300多,比業界某某在家可便宜多了。
(3)看家王智能攝像頭
最開始記者隻是被其可愛的外觀所吸引過去的,到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款智能攝像頭,支持wifi與3G網絡,產品具有視頻監控、移動監測、紅外夜視、報警通知等功能。最主要的,其采用P2P技術,使得視頻信息不經過服務器中轉,直接到達用戶終端,算是對用戶隱私的一種保護吧。
(4)鐺鐺智能門鈴
鐺鐺智能門鈴采用電池供電以及藍牙WIFI等技術,免除了傳統設備複雜的接線程序,非常便於安裝。而且它還集成了一個攝像頭,具有智能貓眼的功能,具體的有訪客記錄、語音留言、語音對講、人臉識別與遠程視頻查看等功能。關於人們最為關心的續航時間,據介紹其采用內置智能芯片,待機時間可延長至4到6個月。
(5)inplug智能插座
值得一提的主要有兩點,首先,智能設備一般都會配套一個APP,但inplug有點不一樣,其無需打開APP,想要開關電器的時候,隻要搖搖手機就可以了。另外,其在尺寸上也做得比較小,隻有55mm*25mm,一般不會擋住同一個插排上的其他插孔,這一點比較實用。此外,inplug還具有遠程控製、定時開關、實時監控家電的使用情況等功能。
視聽類 樂蝸虛擬現實眼鏡
樂蝸SVRGlass屬於一款手機配件形式的虛擬眼鏡,用戶需要把手機當做屏幕放入。樂蝸SVRGlass,重0.275kg,號稱最小體積,配有一個獨立的藍牙遙控器。記者體驗之後驚奇地發現,其分辨率居然比oculus以及三星gear都要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歸功於他們使用了一款屏幕分辨率比較高的手機。人靠衣裝馬靠鞍,看樣子想要體驗最好的VR效果,還是先買個好手機吧。
人工智能類 (1)iknow兒童編程機器人
依賴於多種傳感器以及運動裝置,iknow機器人可以行走、唱歌、跳舞、眨眼,甚至還會跟蹤你、自動報時、報告天氣等。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這是一款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教育機器人,其具有圖形化編程軟件和配套學習教材,可以引導孩子循序漸進、由簡入繁地學習編程並探索機器人的奧秘。
(2)微動體感控製器
還記得科幻電影鋼鐵俠裏隨便動動手就能操作電腦的場景嗎?記者在展會現場首次看見了此前早有曝光的微動體感控製器,其有望將科幻照進現實。采用雙攝像頭,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定位並跟蹤手部的運動軌跡,識別手部姿態,並轉換為操作指令。其有可能成為鼠標鍵盤的終結者。隻是記者在體驗的時候,略感卡頓,工作人員表示這是電腦處理速度慢的緣故,看樣子這跟oculus一樣,光買設備是不夠的,你必須還要買台好電腦。
手表手環類(1)clingband智能手環
Clingband手環是一款圍繞運動健身而設計的可穿戴產品,其內置了6個傳感器,包括光學心率傳感器,能實時監測心率變化,並測量靜息心率;另外還有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全天候監測體表溫度變化;而且它還可以自動識別跑步、單車、爬樓梯等特定運動模式,並進行相應的熱量消耗分析。
在不適合戶外運動的時候,利用紫外線傳感器手環還會全自動探測紫外線指數,預警任何危險性陽光灼傷。此外,Clingband也具有信息提醒和來電顯示功能,保證運動時不錯過重要信息。
(2)琥蜂智能手鏈
智能手表手環的剛需到底在哪裏?市場上最大的一種聲音就是首飾,這不,中國電子展上果真見到了它。這款產品主要有若幹個普通的珠子和一個帶有智能功能的智能珠(號稱是市場最小尺寸)組成,在功能上,它與主流手環產品類似,主要有記步、睡眠監測、久坐提醒、來電提醒等。記者試戴了一下,質感的確比一般的手環要好多了。
移動醫療類 琥蜂多體征采集器
除了手環類產品,這是展會現場唯一一款用於健康檢測的產品,傳統上,血壓、血糖、血氧以及體溫是需要四種儀器來檢測的,而該設備通過連接不同的配件,可以同時檢測以上四種不同的指標。儀器本身可以添加多用戶管理,使得檢測結果不至於混淆。當然,數據發送到指定微信,這一點當然也不會少。
總結: 經曆了13年的萌發到14年的爆發,到今年,在中國電子展上,可以明顯地發現智能硬件已經沒有了以前的那種狂熱,市場趨於理性,產品功能也逐漸落地,這是一個好現象。做產品最忌心浮氣躁,隻要靜下心來打磨好產品,改善用戶體驗,相信智能硬件的全民普及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