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陶鬲譜係研究》
(神秘的地球報道)據故宮博物院:2014年8月5日,《中國陶鬲譜係研究》首發式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由故宮博物院編、楊晶主編的《中國陶鬲譜係研究》一書,是當代中國陶鬲研究學術成果的一次大集結。該書共計100餘萬字,由故宮出版社於2014年7月出版,將為以陶鬲為代表的中華古文化研究搭建起一種新穎的、穩固的平台。
陶鬲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炊器,在中國古文化中存續的時間長久,分布的地域遼闊,變化的特征鮮明,被譽為中國古文化代表性的化石。這部文集從考古學文化的視角,揭示了陶鬲上下三千年、縱橫數千裏的演變軌跡,對於追溯中華古文明的起源、發展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該文集分為上下兩篇,並有附錄。上篇的八篇文章,是中國考古學界泰鬥——張忠培先生及其主導的著作;下篇的十五篇文章為張忠培學生們的著作;附錄中收錄曆年來發表的陶鬲研究文獻目錄和陶鬲資料目錄。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先後致辭,共同對《中國陶鬲譜係研究》一書的出版發行及張忠培先生的研究團隊表示祝賀。
單霽翔院長強調,關於中國陶鬲的譜係研究並不是單純的古器物學研究,而是將其作為考古學文化譜係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考古學文化的譜係研究,還是陶鬲的譜係研究,都是一個複雜的研究和認知過程,該書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具有開創性意義。鄭欣淼院長回顧了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的科研工作成果,他認為《中國陶鬲譜係研究》的出版,對於故宮博物院開展科研工作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對今後故宮研究院的科研模式、研究方法等以及故宮學院的培養模式等具有重要影響。李季所長闡釋了《中國陶鬲譜係研究》作為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學著作甲種第一號出版物的學術意義,他指出該書的出版提供了一種方法論的示範案例和典型樣本,從最細微的考古學文化因素的對比、分析和研究出發,最終去思考中國文明起源到形成的恢弘課題,是用實踐具體回答了學與術、知與行、微與著、實與虛的治學哲理。除了提出新的論斷,還伴隨著對過去看法的修正,並提出了種種有待今後解答的困惑和問題。
該書主編、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楊晶研究館員介紹了該書的編撰緣由,結構、特色,以及作者相關情況。故宮出版社總編輯趙國英介紹了該書的編輯出版情況。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忠培先生也對《中國陶鬲譜係研究》一書給予很高評價,並希望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結合故宮博物院的自身特色積極開展相關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
首發式上,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就故宮博物院參與的“四川石渠吐蕃時代石刻考古調查項目”榮獲“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向故宮博物院頒發了榮譽證書。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忠培共同啟動了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VI標識,希望借此契機,推動故宮博物院的考古工作開創新的局麵。
首發式由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主持,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該書作者代表等40餘人出席了首發式。